在近代上海,第一个设里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谁?

2024-05-18 00:36

1. 在近代上海,第一个设里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谁?

在近代上海,第一个设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王伯元。
祖籍浙江慈溪(现为镇海区长石村人)的王伯元是旧上海金业的著名人士,人称“金子大王”。1931年,他创设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伯元奖学金”,规定任何高中毕业生,凡成绩优异,有志升入大学,但因家境困难,不能供给学费者,不论何地何人,皆可前往申请,一经合乎定章,即可领取每学期所需100-300元,直至大学毕业。“王伯元奖学金”规定此项奖学金,最初额定20名,后扩充至60多名。

在近代上海,第一个设里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谁?

2. 第一个设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谁

据查,在近代上海,第一个设立面向全体学生,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奖学金的宁波商人是王伯元。
祖籍浙江慈溪(现为镇海区长石村人)的王伯元是旧上海金业的著名人士,人称“金子大王”。1931年,他创设了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伯元奖学金”,规定任何高中毕业生,凡成绩优异,有志升入大学,但因家境困难,不能供给学费者,不论何地何人,皆可前往申请,一经合乎定章,即可领取每学期所需100-300元,直至大学毕业。“王伯元奖学金”规定此项奖学金,最初额定20名,后扩充至60多名。
另查到,秦润卿设立“抹云教育基金委员会”,对品学兼优者提供奖学金,资助其上中学和大学。1934年5月,虞洽卿决定于“私立四明大学”未办之前先行创立“四明大学奖学金”,藉以嘉惠同乡子弟中的优秀大学生,每届奖125名学生,每人每年给奖学金400元。以上奖学金均没有以个人名字命名。

3. 浙江商人 江苏商人 上海商人 谁最厉害?

浙江商人江苏商人上海商人谁厉害,不好片面回答,因为各有特点,浙江属于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但缺乏后劲,多数为传统制造与商业贸易,江苏物产资源丰富,以可持续发展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同时增强科教与创新科技,所以凝聚力与爆发力很强,上海商人得天独厚,有优越的商业环境还有国家政策扶持,所以上海商人比其它商人更春风得意,但是如果说哪个厉害的话,还真不好说,各有千秋吧.
     浙江GDP低是因为浙江多为丘陵地带限制了实体经济发展,所以发展商业得以繁荣,浙江有钱的多为经商个体户和创业的老板,本土居民却并不是很有钱.
     古人云,富不过三代,这里浙江人特别能显吧,中国是地域性很强的国家,商帮的兴起其实反映了中国落后的经济面貌,随着西部崛起南北经济贯通,大经济时代将会到来,再过10几20年,如果说还提起商帮这个词,将会变得很可笑很无知,,,商帮最终会被历史与国际经济所取代.美国历史经济发展从来就没有所谓的商帮.,这些会显吧的浙江人同楼住一样,不敢公布自己的身份,怕被攻击又想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真是心理变态.

浙江商人 江苏商人 上海商人 谁最厉害?

4. “宁波帮”为何能在近代上海发迹?

近代上海是中国最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中心,更是一个移民城市,曾被称为“客帮垄断的舞台”。在上海的众多移民中,宁波移民群体占据了最为引人瞩目的地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宁波籍工商业群体(以下简称甬商)在近代上海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国第一家机器轧花厂、第一家榨油厂、第一家火柴、第一家机器制造厂、第一家银行,都是在沪甬商创立的。
比如创办燮昌火柴厂的叶澄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刘鸿生、五洲大药房的项松茂、中国化学工业社的方液仙、信谊化学制药厂的鲍国昌等,都在近代企业的开拓和经营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像航运界的虞洽卿、西药和娱乐业的黄楚九、钱庄业的秦润卿、银行界的宋汉章,也都是行业翘楚,且不少是横跨各个领域。
创办燮昌火柴厂的叶澄衷、大中华火柴公司的刘鸿生、五洲大药房的项松茂(左起)
而从代表上海工商业者利益的团体组织的内部结构上看,甬商的统治地位更为一目了然。比如1902年成立的上海商业会议公所(此后历经改组为上海商务总会和上海市总商会),27年里换届18次,甬商共有7人14次当选为总理(会长),总任职年限达23年。据统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段时期内,上海20多个客籍商帮人数总和中,甬商人数占到了七成,粤商约占一成,其他合占两成。可以说,当时的甬商在上海是独领风骚的。
为何宁波商人能够在近代上海取得如此令人惊讶的成就?日前,在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主办的“中国近代甬商在沪经济活动研讨会”上,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朱荫贵对此进行了分析解读。
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
朱荫贵认为,近代甬商之所以能够在上海崛起和成功,一定有其他商帮不具备而宁波商人独有的特色和优势,否则就难以说明为何是宁波商人而不是其他商人取得这种成功了。
这些特色和优势,首先一点是宁波帮拥有凝聚力强大的同乡组织,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四明公所和宁波商人旅沪同乡会。
从《张让三手撰上海四明公所缘起》一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宁波商人在清嘉庆二年(1797年)就设立了客居上海者的同乡组织四明公所,以每人每天一文凑集的经费,用于在上海“建丙舍(存放灵柩的房屋)、置义冢(公坟)、归旅榇(棺椁)、设医院”等各种公益慈善事项。
四明公所
因此,四明公所自然成为旅沪宁波人在外的活动中心和庇护中心,广大宁波人对它的认同和维护之心也十分强烈。所以当1874年法租界开马路侵入四明公所冢地时,旅沪宁波人不惜付出7人死亡的代价进行保卫。1898年,法国人再次谋划侵入时,再一次遭到了强烈抵制,又以失败而告终。
宁波旅沪同乡会的活动则主要集中在社会救助和推进办学教育两大方面。在社会救助方面,如一二八、八一三两次淞沪抗战期间,同乡会都设专会办理救护、收容、遣送遭难同乡的善后工作。
而在办学教育方面,包括了设立和推进小学、中学教育,设置各种奖学金等,1927年在上海设立的小学就达到了10所,学生人数最多达3460人。此外,同乡会还在造桥、修路、疏浚河道等公益事业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
朱荫贵认为,在近代中国,像宁波旅沪童星会这样有效率的社会组织,是不多见的,它和四名公所一道,得到了广大宁波人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以地缘为中心的凝聚力助推甬商发展
中国通商银行五元
1897年,中国诞生了第一家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其中9个董事中,3个是宁波人。其后不久,又诞生了一家纯由旅沪宁波商人发起组织的一家商业银行——四明银行。
四明银行拥有资本150万两,有发行钞票权。发行钞票的利润大,但是风险也高。因为当时中国人普遍不信任钞票,而信任银元,所以一旦时局变动,就容易发生挤兑风潮。四明银行的资本不算雄厚,所以也曾遭遇几次挤兑风潮,每次都是依靠旅沪宁波同乡的群起支持,而稳渡难关。
四明银行
其中一次,几乎所有宁波人开设的商店,都收兑四明银行的钞票。甚至有许多宁波籍的工人,看到有人在四明银行外等候兑现,竟然主动倾囊取出现洋,换进四明银行的钞票。几次下来,上海市民也知道四明银行有同乡全体做后盾,不会动摇,对其钞票的信心也因而增强。
在没有外来压力的驱策下,收入不多的普通宁波籍工人肯主动帮助四明银行分散和承担风险,让朱荫贵感到吃惊,“这样的情况在近代上海乃至整个近代中国,都是极其罕见的。”
再比如1908年成立的宁绍商轮公司,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外资轮船公司排挤和倾轧。在历尽艰难从日商、法商手上租到黄浦江一处码头后,宁绍商轮公司立票价为5角,并宣布永不涨价,得到华商拥护。但洋商为挤倒宁绍,凭借雄厚资本,将票价从1元压减3角,并用其他手段招揽客人。
宁绍商轮公司立票价为5角
在这种情况下,广大旅沪宁波人爆发出惊人的团结力,宁绍商帮下属各行业团体纷纷开会表态并订立守则支持宁绍商轮公司,同时组织“航业维持会”,以支持宁绍商轮公司与外商轮船公司竞争。
比如宁绍商帮绸缎顾绣衣业同人,召开会议,其业董就说:“若是我宁绍公司果然被他逼倒,是我宁绍帮从此破气,必为别帮所笑??所以今日特邀诸公到此,自后或往返沪甬,必要乘自己宁绍轮船,万万不可见目前只小利,去乘他外国人的船了。”同时还订立了五条规则,包括一切货物必须由宁绍轮船装运、各店逐年预先购买宁绍船票等。
正是在广大宁绍旅沪群体同人的支持下,宁绍商轮公司不仅站稳了脚跟,后来还有实力购买了外商轮船公司的商轮。反过来,在广大宁波同乡支持下发展壮大的甬商,也尽可能对同乡给予回报。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武汉形势十分紧张之时,船票价格飞涨,宁绍商轮公司就及时派船赶赴武汉,向急待离开的同乡伸以援手,对贫困者给予免票。
四明公所和宁波旅沪同乡会的作用
甬商清楚地明白,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只有金融和实业相互渗透和支持,才能真正发展壮大起来,正如宁波籍实业家刘鸿生所言:“一个银行,如果没有工商企业的关系,就不能长久存在;而工商企业,如果没有银行作为支柱,也就会限于停闭。”
据统计,1912、1924、1926、1928、1930、1932、1934年的上海钱庄中,浙江籍的钱庄都占半数以上,而这些浙江籍钱庄中又以宁波籍为主。银行业同样如此,从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开始,此后多个银行中都可以看到宁波籍人士活跃的身影。
宁波籍商人或是以传统商业起家,然后经营钱庄再进一步促进实业壮大,或是本以钱庄、金融业开始,转而以支持工商业发展来促进本身发展,或者实业经营者以入股方式向金融业投资。无论是哪种方式,最终的结果都是促进了甬商整体的发展壮大。
朱荫贵最后总结道,像四明公所、宁波旅沪同乡会这样既不属于政府又不同于企业的社团,曾经在近代中国社会中扮演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赈济、教育、医疗和帮助家乡建设等公共利益方面的活动,无疑弥补了近代中国社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和扮演了部分政府应有的角色。
它们形成的以地缘为中心的凝聚力,使得宁波籍商人能够在异乡渡过难关、站稳脚跟,加上甬商对金融和实业相结合的重视,促使他们能够超越其他籍贯商人群体在近代上海经济活动中独领风骚。
来源|澎湃网
作者|徐萧
版权属于原作者,侵删。

5. 宁波帮精神

  宁波商人的创新精神


  近代宁波商人,善于不断接受新事物,更新观念,推进民族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全面提高。

  宁波商人源于滨海,面临大洋的挑战,艰险的环境养成他们开阔的视野,坚强的意志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从踏上上海滩那天起,就善于不断接纳、应用外来先进科学文化技术,发展壮大自己。1890年永昌机器厂老板董秋根、何金泉听说意式直缥车比普通丝车效率高,就立即"日夜制造意大利式缥丝车及小马力水汀引擎"。1898年商务印书馆鲍威昌见日本钢模印字清晰,就立即引进,使印刷质量为之一新。1894年严信厚把宁波的通久源轧花厂从单一轧花向纺纱、织布拓展,形成为一个综合型的纺织企业。在轮运业领域,早在1852年宁波商人就向英商集资购买了中国第一艘民营轮船"宝顺号",这比后来洋务派自造新式轮船至少早了10余年。

  19世纪后期、20世纪前叶,世界新式医药业、化工业突飞猛进,宁波商人紧跟潮流,积极开发、善于创新,取得了突出成就。余姚人黄楚九于1911年设立"龙虎公司",开发"龙虎人丹",一时成为佳话。方液仙的"三星牙膏"、"剪刀牌肥皂"同样名闻通途。

  生产力的提高是一个内部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宁波商人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也把他们的创新精神应用到了新企业制度的创立和人群及社会关系的整合上。"过帐制度"就是其中一例。过帐制度是宁波商人创立的金融信用制度,即钱庄对客户的经济往来不支现款,采取划帐的办法,类似于以后新式银行的票据交换制度。宁波商人大批涌入上海后,也把这一制度移植到上海,促进了上海的金融融通,增强了"宁波帮"的经济实力。同乡会的创立也是如此。早在1798年上海就有四明公所问世,1909年正式更名为"宁波旅沪同乡会"。同乡会在协调同乡内部的商业利益,增强同外邦商人的竞争,以及对同乡的救助、扶助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因为宁波商人在上海有很大的势力,后来就长期控制了上海新式的资产阶级社团--上海总商会。除了上海以外,宁波商人在天津、武汉、江苏等地都建有同乡会。

  旧中国是个落后国家,在落后国家要发展生产力,要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尤其需要注重教育。人才培养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创新进步的基础。所以宁波商人特别注重对教育的捐助和支持。早在1873年叶澄衷就以经商所得在家乡创办"叶氏义塾",以培育家乡学子;1899年他又集银子10万两,在上海虹口创建"澄衷蒙学堂",成为上海第一所国人自办的"洋学堂"。接着柏墅方氏家族也于1907年在家乡创办"培玉学校",招收乡间子弟。1915年秦润卿在慈溪创办"普迪学校",以后又在上海创办"修能学社"。到1928年,旅沪同乡会在上海创办学校达10所,学生数千人。宁波商人还把目光瞄准大学。1931年虞洽卿等发起创立四明大学,后因故未成,但"四明大学奖学金"已先颁行。宁波商人的办学对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起了重要作用。

宁波帮精神

6. 近代上海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1、近代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集中了约50%的民族资本企业、约40%的资本额、约50%的年产值。
2、上海已成为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年靠泊邮轮达到千余艘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万人次。
3、上海2018年成功举办第三十五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三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第六届市民文化节等重大文化活动。
4、上海每年举办的常规赛事有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ATP1000网球大师赛,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世界高尔夫锦标赛-汇丰冠军赛,上海斯诺克大师赛等。
5、至2018年末,上海共有1573.37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78.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上年的每人每月970元提高到1070元,增长10.3%。

扩展资料:
上海电影发展:
电影传入中国从上海开始。从1896年到1898年,一个美国商人先后在上海福建北路唐家弄的徐园、泥城桥下的奇园,以及天花茶园等处,短期放映美、法等国的短片,如《俄国皇帝游历法京巴里府》等,并在当时《申报》上刊登电影广告,引起轰动。
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1949年前,中国的电影业基本集中于上海,而在上海有过制片活动的电影企业,总数约200家。
上海戏曲发展:
海派特色的滑稽戏产生于抗日战争中期,由上海的曲艺“独脚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因为方言隔阂,只流行于上海、苏南、浙江等吴语地区。一人演出的滑稽曲艺称作“独脚戏”。
沪剧(旧时也称申曲)是用上海话演唱的上海本地戏曲。上海说唱、浦东说书等也是上海特色曲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